第253章 逍遥光禄寺_奈何她腰缠万贯
一念汪洋 > 奈何她腰缠万贯 > 第253章 逍遥光禄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53章 逍遥光禄寺

  刘衡在光禄寺,忙碌起迎接使团之事。

  凡事真是不做不知道,一做吓一跳。

  此次来的,只是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国使团,据说是带着当地特产来朝贡的。

  接待规格都有成例。

  刘衡就发现,接待百来人的小使团,一次欢迎宴席就要花费上万两白银。

  他不是不知民间疾苦的纨绔子弟,自小乡间柴米油盐接触着,看看不由暗自咋舌。

  采购这些食材、准备杯碗茶盘……零零总总,事情说起来琐碎,但是他是中丞,下面自然还有各级办事小吏。

  有卢深发话,这些小吏干事格外有眼色。往往刘衡才问一个问题,小吏不仅答完,还能给出几个往年旧事给他参考;有时候刘衡还未想到的,那些小吏已经做好了,然后将遗漏之事记录在案,供刘衡参考。

  等到忙完使团接待之事,小吏带着人将一个信封送到刘衡手上,“刘中丞,按照惯例,每次差事完结后,皇商们总会送些孝敬,这是您的一份。”

  刘衡一愣,抽出信封一看,竟然是五张一百两一共五百两银票,“这……卢大人那里……”

  “中丞大人放心,小的们早就按照规矩办了。”来人马上笑着说道,“这点心意,是给您的,您拿去买杯茶喝。”

  “如此多谢了。”刘衡笑着收下,又客气地让小吏将来人送出门。

  他揣上银票,惴惴不安地来到卢深办公的堂屋,期期艾艾地说道,“卢大人……下官……下官有一事为难。”

  “二郎啊,来来,坐下说,是为了何事为难啊?这次光禄寺接待使团的宴席,圣上还褒奖了几句呢。”卢深一看是刘衡,放下笔,热情地将他带到偏厅,一副打算为他解忧的样子。

  刘衡拿出那个信封,“卢大人,下官来到光禄寺,蒙您提点照顾。下官只觉遇到卢大人,实在是三生有幸,宴席能圆满完成,都是您指点有方。”他将信封推了过去,“这些,不足以表示下官感激之万一。”

  卢深看了一眼那信封,再看看刘衡,这小子是不爱钱还是试探自己?

  “二郎啊,你刚做实务,有些事做长了,就知道规矩了。照顾你,一来是本官仰慕你的才学,二来也是首辅大人再三指示。这些时候你辛苦了,该得的就莫要推辞。”卢深笑着将信封推了回去,起身说道,“忙完了差事,你也可以歇一歇。今儿就提早下衙去吧。”

  “是,多谢大人提点。”刘衡收下信封,转身告辞。

  回到家中,他昂首挺胸掏出五百两银票,递给颜汐,颇有些财大气粗地说道:“汐儿,给,你拿去买几件衣裳首饰。”

  颜汐吓一跳,“你哪来这么多银子?光禄寺俸禄这么多?”

  “嘿嘿,光禄寺俸禄也和翰林院差不多,这银子,是人家给的孝敬。”刘衡压低声音说道。

  “受贿?”颜汐跳了起来,“这银子烫手,你拿来干什么?咱家又不缺钱用。”

  刘衡看她急得跳脚,难得看她这么沉不住气,压住她双肩笑道,“你就放心吧,不拿更烫手。我打听过了,还真的是惯例。我若不拿,那些小吏们头一个就不敢与我共事了。”

  “有这种好差事,徐家干嘛给你?”

  “我也不知道,所以索性我静观其变。至于这银子,料来徐首辅就算要对付我,也不会拿这事做文章。这若捅出来,光禄寺上下谁都逃不了。”这银子倒像是诱惑,让自己知道,跟着徐首辅做,会有多少好处在等着自己。

  就像印证刘衡的感觉,接下来,光禄寺又有了不少差事。而这些差事里,好处多的几乎都交给了刘衡办理。

  光禄寺其他人自然也有不忿的,但是谁让人家是寺卿大人的红人、是首辅大人交代要照顾的呢?就算有不满,也只敢背地里嘀咕几句,当面却是不敢多说的。

  刘衡只做不知,反正尽职做事,有钱拿就收着,没有好处他也不张口。几月下来,倒是在光禄寺如鱼得水。

  光禄寺与内廷联系较多,一来二去,他与天启帝御前总管太监全福倒是熟悉起来,能聊上几句话。而碰到内阁几位阁老们,他态度依然恭谨有加。

  到了十一月,严寒转眼即至,京城里已经到了滴水成冰的天气。

  刘衡这日一早跺着脚走进光禄寺时,发现衙门里热闹地宛如菜市场。一群人左一堆右一堆,正在低声议论。

  一看到刘衡来了,有附庸他的小吏马上热情地跑过来,“刘中丞来了?快喝杯热茶。”说着递上一杯沏好的茶。

  刘衡坐在椅子上,低声问道,“这是出什么事了?”

  “北地北戎扣关了。”那小吏马上打开了话匣子,“昨夜八百里急报,说是北戎扣关。但是边军守住了,如今北地正向朝廷要粮饷呢,阁老们昨夜连夜被圣上召进宫,到现在还没结束。不知道是不是又要起战事了。”

  “怎么今年忽然扣关了?”自从十几年前安王在北地,与北戎人打了一场,将北戎打退后,边境一直是一片太平,没听说关外有天灾人祸,怎么忽然又打过来了?

  “谁知道呢?难道北戎人今年没吃的了?”那小吏胡乱猜测了一句,“现在阁老们头痛,北地军饷可不少,年底户部可没钱了。”

  内阁中安元山管着户部,不过后来卫城协理户部诸事后,如今的户部,不再是铁板一块,等于卫城和安元山各有人手。

  刘衡想到以前听瘸子几个提起过军饷。朝廷对边军的军饷,好像一直不足。如今战事一起,若是再不给军饷,边军若是哗变,不是边境不保了?

  可要给军饷的话,年底户部手里的银子,该怎么用也都安排好了,要给出来也不容易。难怪议了一夜都还没出结果。

  到了这日中午,终于有了消息,徐首辅力排众议,支持向北地拨发粮草。

  但是因为户部的钱也有限,此次北地要百万两粮饷,朝廷只能先拨发五十万两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nwy.cc。一念汪洋手机版:https://m.ynwy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